我与书画有缘
小时候我就很喜欢写字画画,可惜没有老师,没有同伴,写字也好画画也好,都是一个人摸索,后来在武汉遇到妻子的外公,起初只知道她外公是一个教授,没想到他竞是一个书法家,在他的书房里我看到了他的字,看到字我立即呆了。要知道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真实的挂在墙上的书法作品,而此前看到的仅有几毛钱一本的法帖而已。
估计我当时是张着口的样子被敏锐的外公发现了,他试探地问,这些多是繁体字你都认识吗?我答认识,外公不解地说现在学的都是简体呀?我指着那幅字慎重地答道因为我很喜欢这个。实际上别说繁体,就是篆字也都认识不少,因为还喜欢刻印呢,但我没说这些,在老人面前不敢瞎吹牛。外公意会地点了点头,立即拿出文房四宝,老人家还真不含糊,他要我写写看。在这样踏实的老人跟前幸而没有说假话啊!
当时说是自信不如说是墙上的那些字点燃了我的***罢!而且我发现他取出来的那支毛笔竟是我很喜欢用的那种长毫小斗,我从老人手中接过笔,再定眼看了看洁白的宣纸,已颇有些冲动,竞不知天高地厚地在纸上写下了“鸿鹄之志”四个大字,还煞有介事地题了边款。外公在旁边静静地看着这一切,待我意犹未尽地放下笔,他立即将我写好的字抢过去,双手举起,细细地“品”。看到老人家的这一连串的动作,我有些好笑。后来我才明白,他的高兴不过是庆幸有一个同他有相同爱好的后辈。而我最想知道的却是他给我的字的评分。
他的评分让我有些似懂非懂,他说如果再练上三五年必定可成气候。此前练字不过是为了好玩,因为字写的好,可以得到乡邻的更多称赞和尊重,还可以在过年时帮左邻右舍的写春联,然后到初一拜年时,一家一家地看,心里很受用,没有想什么“气候”,而且已经练了那么多年,还要再练三五年呀!我真傻,不知道外公是在称赞我,意思是说我已有一定“火候”了!且放下这些,我一个劲地陪他喝酒,他开心地说这是他多年来喝的最多的一次。我见他高兴乘机向他要字,他满口答应了,并问我要写点什么,我再一次不知天高地厚地说要《归去来兮辞》,没想到他还是很高兴地答应了,并惊诧于我对那篇文章的喜爱。对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,我的索要似乎有些残酷,不敢奢望他真的写给我。
之后,为了生计一直在外漂泊,实际上很少练习书画,甚至连文章也不写了。当然,说是为了生计不如说是自己静不下心来,即使常有冲动。来到深圳之后情况就有些改变,特别是在明斯克遇到王老师和蔡老师,在他们的鼓励下,我又开始断断续续地写些文章,甚至还偶尔操练一下书画。
算起来从遇到外公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,我以为今生与这些美好的情趣已经缘尽,没想到在博客里看到那么多精彩的文章和画,看到那么多真诚而善良的文字,埋藏在我体内的那些所谓的艺术细胞又开始膨胀起来了。更重要的是八十多岁疾病缠身的外公没有忘记他答应我要的字。他将整篇《归去来兮辞》写成四幅竖幅,今年五一节,托人带到我家。看到那些一丝不苟苍劲有力的文字,我再一次被震撼的傻了。外公送我的字不仅是字啊!还有一诺千金的美德,我想这足以做我的传家之宝了。